原创:投机的一些体会(5)
时间:2014/1/13

 

投机的一些体会(5)
—―理论加实践
 
2007年10月8日
 
长假在家休息,休息得连博客都没有更新,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重温了一下《怎样选择成长股》这本书。
 
有一个传说,讲拿破仑晚年失败以后被关到一个小岛上,后来他读到《孙子兵法》,后悔地说如果早点读到这本书,自己就不会失败。有不少人怀疑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我虽然没有考证过,但是还是愿意相信这个传说,因为我本人也有同样的体会——六年多前我第一次读《股票做手回忆录》这本书,也是很后悔没有早一点看到这本书,可以让我多赚很多钱。今天重温《怎样选择成长股》,虽然不是第一遍看了,但是仍然很后悔没有早点翻出来(第一次看是在五年前),可以减少我的很多困惑。
 
从我参加桥牌运动的经历,对于在任何博弈活动和体育运动中保持良好状态作常胜将军有着很深的体会。那就是“实践+理论”。要做到这点不容易。
 
如果只看书本而不从事实战,固然只会纸上谈兵。我之前谈到过,成为理论家对提高盈利率没有任何帮助,而只能满足一下自己受人尊敬的虚荣心。桥牌界也有不少理论家,但是比赛成绩往往不敢恭维,因为他们缺少实战的锻炼,到了紧张时刻脑子要犯晕,也不知道用什么理论合适,成绩甚至远不如彻底的“实战派”。这一点是没有太大争议的。
 
市场上还有一类人是彻底的实战派,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是却对学习理论不怎么感兴趣,甚至还对理论不屑一顾。在玩桥牌的人中间也有这样的人,一年到头每天都在比赛,很少花实践看书学理论,也没有系统的训练。这样的人很多也可以成为高手,很有战斗力,但是在和真正高水平的大师对抗的时候,比如说到百慕大杯或是奥林匹克锦标赛,差距便会显现。有些绿林好汉一时发威也可以冲到前几名,但是却肯定无法夺得冠军。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他们的状态难以保持,而且往往是到达了一定的水平后,再也无法提高,似乎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
 
我读过一些书,所以总脱不了臭老九的“狭隘思想”,认为技艺最终要上升到理论,如果没有理论的修为,“唯手熟耳”的技巧终究是有限的。桥牌是这样,做投机也是这样。我在青年时代能够在桥牌上有所建树,全都是依靠幸运地遇到了很高水平的老师,得到系统化的训练,再加上通过实战来提高自己。武侠小说里面常常有一些武功秘笈,照上面练了武艺可以大大进步,这便是学习理论的好处。即使在武侠小说里也没有哪个大侠和高手是自学成才的,可见连最最虚构的情节也不相信可以不学理论,不经过系统训练而成为高手。(那些不会武功的人看了秘笈可以加快成长进步的速度,就如《鹿鼎记》里面韦小宝在少林寺里看到的,循序渐进要练上几十年,但是不进少林寺,恐怕练一辈子也不会有多少进步)
 
然而学习投资(投机)甚至比学习桥牌要困难很多倍。首先就是拜师无门。并没有很多人愿意向别人传授投机的知识和技巧,更没有办法进行系统化的训练。而且,这些老师本身的修为是很难衡量的。投机并不象体育运动那样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评价体系,如果想学桥牌、或者其他什么运动,如果能够拜一个前世界冠军为师,或者是培养出很多世界冠军的教练为师,总是不会有错的。但是在投资领域你到哪里去找这样的老师呢?
 
看书!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结合上面的讨论,我想对如何选择投机类的书籍讲几句。现在这一类的书籍真是浩如烟海,因为卖得好,所以各出版社都在出版。
 
首先,我会找那些“世界冠军”级的投资大师写的书。除了上面谈到过的两本书以外,还有比如彼得林奇写的《战胜华尔街》,索罗斯写的《金融炼金术》(关于技术分析的书也是一样,我对这方面不在行,所以无法推荐)等等。市场上有很多人崇尚巴菲特,写巴菲特的介绍巴菲特的分析巴菲特的书很多很多,但是没有一本是巴菲特本人写的。这就要大打折扣,因为那些写书的人并没有象巴菲特那样成功(至少我没有听说哪个人也成为了投资大师),那是因为他的认识水平有限没有理解巴菲特投资的真谛,还是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根本不可复制(别人学不会)?不管是什么原因,你都要当心了。写书的是大师,我资质愚钝不能理解其精要也就认了,连写书的都没有发达,你看他写的书能够发达吗?
 
有的原著可能晦涩难懂,不如别人解读的来的好理解。如果只是想解解闷,你可以去看易中天的《品三国》,如果要自己成为专家,应该去读《三国志》,尽管那是文言文。不过翻译本就凑合凑合算了,大多数投机者的英文水平不够看原版的。
 
其次,读那些历史悠久的经典著作,几十年来被很多人推崇的著作,本文开头推荐的两本都是。其中《怎样选择成长股》一书很受巴菲特的推崇。有人认为投资市场日新月异,过去的书放到现在还有没有用?只要仍然有人读《论语》、读《孙子兵法》、读《红楼梦》,那么任何一本关于投资的著作都不会太老,因为比起那三本书它们都年轻很多。还有人怀疑根据外国股市写的著作到中国来有没有用,因为中国的投资市场很年轻,那些历史悠久的经典著作大都是外国人写的。现代的经济学理论大部分是西方人创立的,我们现在不是一样在用?
 
最后,引用两句中国老祖宗的话,是永恒的真谛,“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时不时地重温一下,常常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提高。
 
打印】【关闭